關於本社  本社位置  加入最愛  E-mail    線上: 0056 累計: 6012995
回首頁
圍棋
橋藝
象棋/麻將
五子棋/西洋棋
音樂〔書籍〕
- 音樂叢書
- BBC音樂導讀
- CD•LP 黑膠
- Q&A學習指南
- 作曲家小百科
- 歌劇經典
- 歌劇小百科
- 歌劇大麥克
- 聲樂作品對譯
- 不朽名家
- 新手特訓
- 音樂家傳記
- 工具書•詞典
- 聽英語學音樂
- 典藏明信片
- 爵士樂系列
樂譜〔教本〕
美術/文物
設計/印刷
傳記/掌故
休閒
 
1爵士鼓入門
2從入門到初段(中)
3從入門到初段(下)
4從入門到初段(上)
5死活辭典(上)
 
 
  
 
五子棋協會
香港圍棋網
中正文化中心
國家圖書館
象棋協會
橋藝協會
圍棋協會
聲樂家協會
 
 
測試
 
 
 
回首頁 新書上架 特價品 答客問 討論區 留言板 公告特區 購物車
書籍搜尋 全文檢索 請輸入關鍵字/書名/編號/作者/譯者/ISBN 等
•目前所在位置:首頁 »  »
編 號: M2099
書 名: 小提琴問答集──給兒童的家長
Q&A for Violin Learning
作 者: 王景賢 主編
Q&A學習指南編寫組 
定 價: 200 元
網購價: 170
出版日: 2003/10/1
EAN: 9789575612085
ISBN: 957-561-208-6
CIP: 916.1022
頁 數: 160 頁
印 刷: 單色
裝 訂: 平裝
開 本: 25開(15cm x 21cm)
   

■ 本書備有「電子書」版本,請連結至【udn 讀書吧】試閱/購買:【udn 讀書吧】

-------------------------------------------------------------------------------------------------------------------------------------------------
學小提琴的兒童並不輕鬆:嬌貴樂器須細心維護,肉體痠疼要再三忍耐,隨著成長而來的演奏或課業壓力,甚至少年維特的煩惱……各階段困擾不一。留法小提琴老師王景賢提供寶貴經驗,盼藉此幫助焦慮的家長及徬徨的孩子。

本書分為六部分:【選購篇】、【生理篇】、【心理篇】、【技術篇】、【演出篇】和【比賽篇】。針對國內音樂環境及生態,幫助家長建立正確的音樂教育觀,促進與教師的互動關係,有效提升孩子的學習效率,並掌握未來學習方向。

 

目 錄

【選購篇】
  • 小提琴的構造?
  • 小提琴的發音原理?
  • 選購小提琴時應注意的事項?
  • 如何保養小提琴?
  • 小提琴常見的幾個問題?
  • 如何挑選適合孩子的小提琴?
  • 琴弦需要裝上微調器嗎?
  • 初學時就要買很貴的琴嗎?
  • 若不確定孩子是否適合學習小提琴,又不想買小提琴時該怎麼辦?
  • 挑選中古琴的注意事項?
  • 如何判斷孩子該換琴了?

    【生理篇】
  • 幾歲開始學小提琴最適合?
  • 及早學琴的原因與優勢?
  • 學小提琴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 課業優秀的孩子小提琴也會學得很好嗎?

    【心理篇】
  • 小提琴是一種難度很高的樂器嗎?
  • 父母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該扮演什麼角色?
  • 當孩子決定要學小提琴時,父母須做什麼準備?
  • 如何給孩子一個理想的練琴空間?
  • 父母如何輔導孩子練習?
  • 如何提昇孩子對音樂的感受力?
  • 該如何幫助孩子度過學琴的低潮期?
  • 在學習過程中,孩子出現怠惰的情況該怎麼辦?
  • 父母對於孩子學琴的心態?
  • 上課時,父母該不該陪在身邊?
  • 父母和老師要如何配合?
  • 如果老師說我的孩子沒天份,該怎麼辦?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麼辦?
  • 在學習小提琴之前,需不需要有鋼琴的基礎?
  • 孩子課業和學琴之間要如何平衡?
  • 當學小提琴從「興趣」變成「壓力」時,該如何調適?
  • 當孩子主動表示不願意繼續學琴時,父母該怎麼做?
  • 父母應該鼓勵孩子成為演奏家嗎?如果不成為演奏家,為何還要學?
  • 音樂班的孩子一定比非音樂班的孩子優秀嗎?
  • 小提琴教師應具備的條件為何?
  • 業餘的學習與專業的學習所需的教師有無不同?
  • 教師應該要挑嚴厲的好,還是溫和的好?
  • 可否請音樂系的學生擔任家教?
  • 學習的過程中需要換教師嗎?什麼樣的時機適合換?
  • 若孩子不適應新的老師時該怎麼辦?

    【技術篇】
    ──課程與教材──
  • 我要讓我的孩子上音樂班還是普通班?
  • 台灣中、小學音樂班之境況?
  • 課堂價格是否能反應教學品質?
  • 第一次上課很重要嗎?
  • 一堂音樂課通常要上多久?孩子會不會累或覺得煩?
  • 學習的進度一定要按部就班嗎?進階跳級的情況是如何?
  • 團體課與個別課的優缺點為何?
  • 團體課中遊戲教學的盲點?
    ──拉奏姿勢──
  • 小提琴正確的持琴姿勢?
  • 小提琴正確的拿弓姿勢?
  • 小提琴正確的運弓姿勢?
  • 演奏者左手按弦的手型是固定的嗎?
  • 演奏時正確的站姿、坐姿為何?
  • 什麼樣的運動或舉動會對學習小提琴的孩子造成傷害?
  • 若孩子練琴過程中姿勢不正確會造成哪些傷害?該如何處理?
    ──練習方法──
  • 開始練琴之前,要做好哪些準備工作?
  • 利用唱片或影片來作為練習的範本好嗎?
  • 孩子如何加強手的彈性、伸展度、肌肉耐力?
  • 如何讓孩子記住手指按音的位置?
  • 什麼時間較適合練琴?如何分配練習時間?
  • 練琴時是否要按照樂譜的順序,為什麼?
  • 明明花了很多時間練習,為什麼卻得不到效果?
  • 一首新的曲子,該如何練習才能快速而有效率地得到成果?
  • 練習音階或練習曲時產生疲乏該怎麼辦?
  • 曲子練到什麼地步才算完成?
  • 如何練習音準?
  • 如何拉奏出好的音質?
    ──視奏與背譜──
  • 什麼是視唱?
  • 視譜重要嗎?
  • 為何要背譜?業餘的學習者需要背譜嗎?
  • 如何提昇孩子的背譜能力?很長的譜也要背嗎?

    【演出篇】
  • 登台表演和平時練習的差別?
  • 上台演奏前有哪些準備工作?
  • 表演過程中常出現的問題?
  • 如何挑選上台演奏的曲子?
  • 要如何才能在台上得到完美的演奏?
  • 如何克服上台緊張的心理?
  • 若演出表現不理想,如何撫平孩子的挫折感?
  • 演出時的穿著該注意些什麼?
  • 上台演奏的禮儀有哪些?
  • 在台下聆聽的禮儀為何?
  • 在獨奏、室內樂、樂團中小提琴所擔任的角色有何不同?

    【比賽篇】
  • 比賽時可能遇到的一些問題?
  • 多大的孩子才適合參加比賽?
  • 讓孩子多參加比賽好不好,為什麼?
  • 音樂比賽這麼多,該如何挑選參加?
  • 每個音樂比賽都公平嗎?
  • 台灣音樂班升學考試可能產生的問題?
  • 幾歲的孩子適合出國留學?事前要考慮哪些因素?
  •  

    主編■王景賢
    WANG CHING-HSIEN

    畢業於國立藝術學院音樂系(台北藝術大學前身),主修小提琴,師事蘇顯達教授;1993年負笈巴黎,師事Annie Jodry、Marie-Christine Millier、Christine Chretien、Maurice Moulin等。曾獲U.F.A.M.小提琴大賽第三名。留法期間,曾隨Jean-Jacque Werner學習指揮,並於Guérande市Athanor音樂廳指揮演出Werner現代作品及莫札特鋼琴協奏曲,頗受好評。

    1996年返國後,任教於台灣神學院音樂系,以及武陵高中、復興高中、中壢高中等音樂班,並擔任台灣神學院音樂系、新勢國小音樂班之樂團指揮。2001、02年指揮台灣神學院樂團及合唱團演出J.M.Martin之清唱劇《The Winter Rose》與《Morning Star》。

    2002年成立「城市之光青少年室內樂團」,並擔任音樂總監及指揮職務;基於該團「讓音樂走入群眾」之宗旨,不到一年時間,已在多所醫院、育幼院進行慈善演出,成果豐碩。目前為「台北愛樂管弦樂團」團員、「綺想三重奏團」團長。
     


    前 言

    剛從法國返台時,任教於某小學新成立的音樂班,看到小朋友下課玩鬧時把大提琴的軟琴套戴在頭上當「披風」,像是個小紅帽在躲大野狼,又像是隻瓢蟲般在教室走廊間飛行──我常想,或許幾年後這個孩子琴藝突飛猛進,或許將來這個孩子會成為簡文彬、呂紹嘉般的台灣新一代音樂人才……。

    教學過程中,經常遇到的困擾不是孩子學不會、學不好,而是接到家長氣急敗壞地撥來電話:「小提琴的弓在教訓孩子時打斷了」,或是前來上課時提著被雨淋得溼透的琴盒,打開一看,裡面是歪斜的琴馬,殘缺不全的琴弦,粉碎的松香,沒有弓毛的琴弓,甚至忘記帶弓、樂譜等等──這些荒謬的情況,才真正是一直以來阻礙兒童初學者進步,並且困擾老師教學情緒的主要因素。而隨著孩子的成長,可能面臨的演奏或課業壓力,甚至少年維特的煩惱;這些都是老師們伴隨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

    近年來,台灣一些音樂家的表現已具相當水準,也在國際間揚眉吐氣,這是個人的苦練、老師的辛勞、家長的付出所累積而成的。但不可否認,我們的音樂環境和音樂養成教育還有許多值得努力、加強的空間。

    此書是個人教學經驗的分享,希望能幫助焦慮的家長、徬徨的孩子,或是讓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減少一些麻煩,增添一些助益。……〔略〕

    王景賢
    2003年7月

     
     

    Copyright ©2004 世界文物出版社 . All Rights Reserved•Designed by 英特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