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附CD 首演珍貴錄音 詩人親自朗誦 詩人向陽說:「詩是啞了的弦,譜成曲是和音樂美麗的邂逅。」詩入歌之後有了自己獨特的生命,旋律的進行、音樂的張力、和聲的變化……音樂增添了詩詞內涵的想像空間。 《你的歌我來唱》第三集結合了新詩與聲樂,期待為華人世界創造出傳唱不衰的經典作品。有別於前兩集,這次收錄的十六首樂曲中,九首是台灣閩南語詩作譜曲,更顯豐富多樣。 這次新詩與音樂的美麗邂逅,包含樂曲創作概念、詩作解說、完整樂譜等。並附有CD一張,收錄十六首歌曲的首演實況(2008年台北國家演奏廳),以及詩人親自朗誦之珍貴錄音。 ★ 本曲集為聲樂家協會【2009 台北中文歌曲大賽】指定曲選項。
【企 畫】中華民國聲樂家協會 【贊 助】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主 編】席慕德 【策 畫】孫清吉 【選曲顧問】席慕德•孫清吉•何康婷 【首演製作】何康婷 【樂譜編輯】裘尚芬 【錄音統籌】何康婷 ------------------------------------------------------------------------------------------------------------------------------------------------- 序 ──申學庸 很高興「你的歌我來唱」當代中文藝術歌曲第三集,在前任理事長席慕德教授精心擘劃(包括音樂會製作與歌集編輯)之下,終於在荷香風裡、蟬鳴聲中跟許多愛樂的舊雨新知見面;三更燈火五更雞,她辛苦付出很多! 回想起來,從2003年第一集上述的歌曲彙編20首作品,以及2005年第二集的17首作品到本集16首作品,先後已經有五十三首當代中文藝術歌曲,很富有文化傳承的深義;它展現了作品上的風格演化,也帶動了品味上的世代更新。本會從早先劉故教授塞雲任理事長時期,新舊世紀交替伊始,即努力為聲樂家與作曲家牽線結緣,舉辦多場專題音樂活動,推廣當代中文藝術歌曲,直到今天已經凝聚成聲樂家、詩人、作曲家、鋼琴家、知音等共生相惜的良性互動。這本歌集的出版就是具體象徵;同時,說句浪漫的話,我們聲樂家協會正是一個很有文化魅力的音樂社團。現任理事長孫清吉教授以會為家的無私奉獻,營造了藝術家們無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我國古代「樂記」有言:「樂以詩為本,詩以樂為用」,面對這些技巧精緻、意境超俗的藝術歌樂作品,聲樂家協會的同仁毫無疑問,扮演著詮釋的關鍵角色,在技藝的焠鍊和陶融上,永遠要以學無止境、任重道遠來自勉互勵。走筆至此,我們更要衷心感念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和台北市文化局,以及世界文物出版社的熱心襄助,還有無數知音的鼓勵關懷,在人文社會已遠,經濟社會正夯的時代,他們的雪中送炭,彌足珍貴。 申學庸 2009年7月 ------------------------------------------------------------------------------------------------------------------------------------------------- 主編的話 ──席慕德 身為歌者,對於詩詞的認識大多透過歌曲。詩人是我羨慕的一群特殊人物,有時只需兩三行精簡的詞句就能為我們打開另一扇心靈的窗,很多心中澎湃的熱情和無以言明的悠思都能從詩中找到紓解和共鳴。而當詩變成歌時,它更有了自己的生命,詩與音樂在「歌」中相互輝映,不但能增加感受力,可能也流傳得更廣。 當代的詩代表當代的脈動與當代人的心聲,譜成歌曲後也比較容易引起當代人的共鳴。因此,中華民國聲樂家協會的歷屆理事長都以推廣當代歌樂作品為最重要工作。2000年開始委託創作、舉行發表會;2003年起更邀請當代詩人提供作品由作曲家譜曲,並改定演唱會主題為「我們的詩人,我們的歌」。到如今,包括這一次,已經發表了五十三首新歌,這些創作歌曲深受聲樂界喜愛,也常是聲樂術科考試和比賽的指定曲目。 這本歌曲集是我們第三次委託創作的成果,共十六曲。歌詞取自陳義芝、向陽、路寒袖和陳黎四位詩人的作品。據熟悉台灣詩壇動向的《聯合報》副刊主編宇文正女士表示,這四位都是中生代詩人,她認為和過去我們邀請的詩人相比,這也代表著傳承的意義。作曲家方面,游昌發和潘皇龍兩位是資深作曲家,相對的李文彬和陳瓊瑜兩位則屬於樂壇新秀。有別於前兩次委託創作,這本歌曲集還包含九首台灣閩南語歌曲,這些都是以閩南語作詩聞名的向陽、路寒袖兩位的作品,其中向陽先生的〈世界恬靜落來的時〉還被譜寫了兩次,正好讓我們聽聽兩位作曲家對同一首詩有甚麼不同的看法和感受。 由於這些歌曲皆屬新作,根據過去經驗,很多歌者雖然樂譜在手,但對如何詮釋還是感到困惑,因此這次特別附上首演的實況錄音以為範本。讓我們更感榮幸的是,每首歌曲在演唱之前皆由詩人親自朗誦,此舉對於閩南語歌曲的吐字發音尤有助益。 這本歌曲集的完成是很多人心血的結晶。從創作到首演、製譜、印行是漫長而複雜的過程,其間詩人和作曲家以及演出者在各方面的配合令我衷心感激,尤其是何康婷和裘尚芬兩位在音樂會的演出製作以及製譜和編輯方面的協助。更要感謝聯合報副刊的支持,讓聲樂家協會多年來在提升當代歌樂方面所做的努力得以引起較廣大群眾的注意。在經費上,我們要感謝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和台北市文化局的贊助,以及多年來不斷支持我們的聲協之友。 第三冊《你的歌我來唱》歌曲集的出版,謹代表聲樂家協會創會的宗旨與信念,希望我們當代的詩與歌能夠傳唱下去。未來我們還將本著初衷,繼續努力催生更多的歌曲作品,也希望大家繼續支持並給予指教。 ------------------------------------------------------------------------------------------------------------------------------------------------- 為台灣歌樂文化齊獻心力 ──中華民國聲樂家協會理事長 孫清吉 近幾十年來台灣作曲家在中文藝術歌曲創作上,從作品創意的藝術性來看一直提升,但從數量來檢視,如與全世界的華人作曲家相比,我們確實還有許多成長的空間。 中華民國聲樂家協會有鑑於此,過去幾年一直努力邀請詩人提供詩作,並請作曲家譜曲,舉辦「你的歌我來唱」音樂會,甚至中文歌曲大賽,來推廣國人的聲樂作品,激勵歌樂創作,共同為台灣音樂文化資產的累積盡一份心力。 詩人藉詩作反應現實的社會生活,並表達其思想和情感。中國自古以來至漢朝,詩與歌不分,唐朝以前的詩稱為「舊體詩」,之後分為「古體詩」與「近體詩」兩大類,詩的形式因而更有了規範,也更富於音樂性。到了西元1919年的五四運動時期,才開始出現新詩。 藝術歌曲大多以敘事詩和抒情詩來譜曲,詩體通常有「古典詩」與「新詩」之分。古典詩講求四聲平仄與押韻,新詩則打破傳統的平仄、押韻與格律,句子的長短也不一。作曲家在嘗試創新自己風格的一首歌時,通常會先從詩詞開始選取,再根據詩的架構,以及文句的節奏、內容意義和抑揚頓挫之聲韻協調,藉由音樂的節奏、旋律、和聲、對位、速度、力度、音色、調式、調性、曲式結構……等技法,加上自身在作品中情感的鋪陳,直到歌曲譜寫完成。我們不難想像,由於新詩在創作手法上的改變,不論詞語的器樂化或意境的表達,都加深了譜曲的難度。對聲樂家來說,因調性、音程、不和諧、不對等節奏等問題,除使用傳統的美聲唱法外,還得使用朗誦、氣聲、嘯聲、真假聲的交互應用之技巧,對器樂伴奏者來說,也是極大的挑戰。 一本兼具高藝術價值、創意及學術性的歌曲集之出版,著實不易,但對中文歌唱藝術水準的提升及聲樂教學研究,則有相當大的助益,於作曲家也是一種鼓勵。如何在詩人、作曲家、聲樂家及聽眾之間尋求溝通,並產生交集與共鳴,是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方能達到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