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社  本社位置  加入最愛  E-mail    線上: 0014 累計: 6008569
回首頁
圍棋
橋藝
象棋/麻將
五子棋/西洋棋
音樂〔書籍〕
- 音樂叢書
- BBC音樂導讀
- CD•LP 黑膠
- Q&A學習指南
- 作曲家小百科
- 歌劇經典
- 歌劇小百科
- 歌劇大麥克
- 聲樂作品對譯
- 不朽名家
- 新手特訓
- 音樂家傳記
- 工具書•詞典
- 聽英語學音樂
- 典藏明信片
- 爵士樂系列
樂譜〔教本〕
美術/文物
設計/印刷
傳記/掌故
休閒
 
1爵士鼓入門
2從入門到初段(中)
3從入門到初段(下)
4從入門到初段(上)
5死活辭典(上)
 
 
  
 
五子棋協會
香港圍棋網
中正文化中心
國家圖書館
象棋協會
橋藝協會
圍棋協會
聲樂家協會
 
 
測試
 
 
 
回首頁 新書上架 特價品 答客問 討論區 留言板 公告特區 購物車
書籍搜尋 全文檢索 請輸入關鍵字/書名/編號/作者/譯者/ISBN 等
•目前所在位置:首頁 »  »
缺書
編 號: M2127
書 名: 安塞美黑膠筆記
The Art of Ernest Ansermet
作 者: 侯宏易 編著
Hou Hung-yi 
定 價: 250 元
出版日: 2017/8/30
EAN: 9789575613839
ISBN: 978-957-561-383-9
頁 數: 0 頁
印 刷: (電子書)
裝 訂: (電子書)
開 本: (電子書)
   

■ 本書為「電子書」,請連結至【udn 讀書吧】試閱/購買:【udn 讀書吧】

-------------------------------------------------------------------------------------------------------------------------------------------------
二戰後錄音技術快速發展,指揮家對錄音的態度分為兩派:一派完全抗拒,認為錄音無法忠實傳達其藝術;另一派則抱持正面態度。安塞美屬於後者,從1946年與英國Decca簽訂專屬錄音合約到1969年去世為止,錄製了大約二百五十張黑膠唱片。若加上在美國以London品牌首發以及後來的再版發行,大概還要乘以四倍,數量驚人。

安塞美的錄音橫跨高傳真單聲道到立體聲時代。身處錄音技術頂尖的Decca,他所留下的唱片足以忠實反映其指揮藝術,加上擁有自己的樂團,能夠主導錄音,甚至說服唱片公司錄製特定曲目。因此,安塞美是少數能在錄音活動上取得天時地利人和的指揮家。細數安塞美的錄音,法國音樂占近五成,史特拉汶斯基、俄羅斯與芭蕾音樂占三成多,其餘是德奧交響曲與瑞士作曲家作品。

作者侯宏易為撰寫《安塞美黑膠筆記》,親赴日內瓦追尋大師足跡,拜訪安塞美時代樂團成員,取得第一手資料。透過本書,您將發現安塞美不僅是「芭蕾之神」,更是全方位的指揮大師。

(封面照片:福茂唱片音樂股份有限公司
DECCA © 福茂唱片音樂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任何使用均需取得合法授權)

 

目 錄

前言 追尋安塞美

第一章 安塞美的生平與藝術

第二章 安塞美的錄音成就
  附記:Decca開發立體聲錄音的功臣──華萊士

第三章 安塞美黑膠唱片筆記
  [01] 阿爾班尼士《伊貝利亞》
  [02] 廿世紀匈牙利國民樂派傑作──巴托克《弦樂、打擊樂與鋼片琴樂曲》
  [03] Decca法語歌曲的錄音傑作
  [04] 1954年立體聲錄音的奇蹟──鮑羅定《第二號交響曲》
  [05] 一曲成名天下知──夏布里耶《西班牙》
  [06] 德布西《海》
  [07] 令人發思古幽情的騙局──德布西《六首古代墓誌銘》
  [08] 十九世紀法國芭蕾的巔峰──德利布《柯貝莉亞》
  [09] 法雅《三角帽》
  [10] 法雅《愛情魔力》
  [11] 法蘭西的優雅──從一張管弦樂黑膠認識佛瑞
  [12] 瑞士的榮光──馬丁、安塞美與OSR的絕演
  [13] 廿世紀大鍵琴創新之作──普朗克《田園協奏曲》
  [14] 普羅科菲耶夫《古典交響曲》
  [15] 普羅科菲耶夫《塞西亞組曲》與《浪子交響組曲》
  [16] 普羅科菲耶夫《羅密歐與茱麗葉組曲》
  [17] 普羅科菲耶夫《灰姑娘組曲》
  [18] 普羅科菲耶夫《小提琴協奏曲二首》
  [19] 拉威爾《庫普蘭之墓》
  [20] 拉威爾《達夫尼斯與克洛埃》
  [21] 緬懷音樂之都──拉威爾的圓舞曲
  [22] 老東西新創意──雷史畢基「音樂素材再利用」
  [23] 林姆斯基-高沙可夫《俄羅斯復活節序曲》
  [24] 老大師安塞美三度挑戰《天方夜譚》
  [25] 史上最強的《皇家芭蕾節慶演出》
  [26] 法國交響曲之最──聖桑《第三號交響曲》
  [27] 史特拉汶斯基新古典主義時期的濫觴──《普欽奈拉》
  [28] 傳奇的夥伴──安塞美錄製的史特拉汶斯基三大芭蕾
  [29] 配角比主角搶戲的芭蕾──柴可夫斯基《睡美人》
  [30] 從一份單聲道大提琴錄音談RIAA等化曲線的影響
  附記:安塞美精選CD

附錄 安塞美年表

編著者簡介
 

作者■侯宏易
HOU HUNG-YI

  • 1969年生於台北
  • 資深音樂玩家,LP收藏達人
  • 2000年打造台北「爵士城」LP專賣店
  • 熱愛黑膠唱片,曾是「非第一刻唱片不收」的狂熱分子
  • 一派古典音樂迷的優雅,一付對音樂早已「見山不是山」的老神在在,對黑膠唱片之沿革鑽研不輟

    著作有:
  • M2114 黑膠唱片收藏圖鑑 ISBN 978-957-561-283-2
  • M2127 安塞美黑膠筆記【電子書】 ISBN 978-957-561-383-9
  • M2128 安塞美黑膠總覽【電子書】 ISBN 978-957-561-384-6
  • M2129 安塞美黑膠收藏指南 ISBN 978-957-561-387-7
  • M2131 經典黑膠考古 ISBN 978-957-561-394-5
  • M3302 黑膠版位攻略 ISBN 978-957-561-299-3
  • M3307 爵士黑膠圖鑑(1) ISBN 978-957-561-352-5
  • M3308 爵士黑膠圖鑑(2) ISBN 978-957-561-353-2
  • P5001 黑膠唱片標籤學:美國篇【海報】 ISBN 978-957-561-305-1
  • P5002 黑膠唱片標籤學:歐洲篇【海報】 ISBN 978-957-561-306-8
  •  


    前言 追尋安塞美

    話說1995年,我在某唱片公司擔任企劃,有一次在老闆家中聚會,老闆為了展示他的音響系統,特地播放了一張堪稱發燒級錄音的CD,曲目是法國作曲家聖桑的《第三號交響曲》「管風琴」。這首交響曲因為加入管風琴而聲名大噪,各唱片公司莫不以此曲來展現其錄音工程技術,尤其管風琴超低頻的質量更是眾多發燒友斤斤計較的重點。當時它的聲響也震撼了我,不料,老闆卻說:「這張CD的錄音是不錯,但是音樂詮釋卻差安塞美一大截。」

    這些話激起我的好奇心,隔天就到唱片行尋找安塞美的同曲錄音,不過僅有福茂的國際中文版CD可選。我二話不說就買了回家,沒想到播放效果竟然不輸價格多它三倍的發燒CD,而且,正如老闆所言,安塞美的詮釋果真勝出許多,從此開啟了我追尋安塞美的音樂旅程。

    我對安塞美的認識從其芭蕾音樂開始,首先是柴可夫斯基的《天鵝湖》與《胡桃鉗》,接著是史特拉汶斯基的《火鳥》、《彼得洛希卡》、《春之祭》,然後是林姆斯基-高沙可夫,到此為止都是購買CD。這時候的CD都是由類比錄音轉錄而來,以1990年代的數位轉錄技術來說,並不算成熟,加上我的音響系統也未達水準,所以並不覺得安塞美有多偉大。

    到了2000年,我與股東合資開設唱片行,開始進口、販售原版黑膠唱片,從英國二手唱片商的目錄找到安塞美,其英國原版大Decca唱片都擁有相當高的行情,為了我所喜愛的聖桑《管風琴交響曲》,忍痛買下1962年的第一版黑膠唱片,因而明瞭CD還是缺少了些東西。於是在經營唱片行的五年期間,我經手了許多安塞美的黑膠唱片,對他的認識也從芭蕾音樂擴展到俄羅斯與法國音樂,這才發現過去自己對法國音樂的認知完全是錯誤的!

    台灣的音樂欣賞人口向以德奧為尊,法國音樂常受忽略,聆聽錄音的族群又多半透過德國或英國指揮來接觸法國音樂,我個人也曾因此而對法國音樂興趣缺缺。可是透過安塞美的詮釋,佛瑞、聖桑、蕭頌、法朗克、拉羅、德布西、拉威爾……一大群法國作曲家的音樂都活了過來,我才明白他們的音樂是如此有趣。

    2005年底結束唱片行的營運後,蒐集安塞美的黑膠唱片成為我的嗜好之一,一開始以英國Decca的12吋立體聲(也就是所謂的「大Decca」)為主,隨後拓展到同時期的10吋立體聲。在此過程中我發現:部分錄音在英國Decca只發行單聲道版本,想找立體聲版本得從同時期的美國London著手,於是,英國生產並在美國發行的「大London」也納入搜尋範圍。立體聲黑膠收集到一定程度後,我將目標擴及安塞美的單聲道黑膠,這又發掘了另一片新天地,也讓我對單聲道錄音完全改觀。

    *        *        *

    為了印證錄音與現場演奏的差異,我在2006年走訪由安塞美創立並領導了五十年的瑞士法語區管弦樂團(L'Orchestre de la Suisse Romande,簡稱OSR),行前也特別聯絡OSR,希望能聆聽其音樂會,而且非常幸運地獲得回應,由安塞美時代的雙簧管手Jean-Pierre Surget先生為我安排座位。Surget先生於1962年進入瑞士法語區管弦樂團,已從舞台退休,轉任OSR的檔案室主管,他是OSR現今最資深的成員,也是今日碩果僅存的安塞美團員。

    Surget先生表示,他所認識的安塞美具有強烈意志,一手掌控樂團大小事務;大師似乎擁有用不完的精力,團員莫不戰戰兢兢。安塞美用五十年將OSR從二線樂團淬鍊成一流勁旅,大師去世時,團員們雖然惋惜,卻也鬆了一口氣,因為那隻操控一切的手終於放開了。

    自安塞美辭世,瑞士法語區管弦樂團在Decca唱片公司的錄音數量也急速縮減,其中牽涉到錄音場地、樂團成員與繼任總監等諸多複雜因素,到了1970年代中期,瑞士法語區管弦樂團不再出現在Decca的新錄音計畫中,直到1980年代初期才有少數錄音問世。現在,安塞美的所有錄音皆已完成數位化,保存在瑞士國家聲音檔案室(Swiss National Sound Archives)裡,但截至目前仍無法提供借閱或下載等服務。唯一可供查詢的是錄音清單,有興趣者可上網:http://www.scona.ch/ansermet/discografia.php

    安塞美在日內瓦仍然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瑞士法語區管弦樂團經常演出的維多利亞廳(Victoria Hall)是最明顯的例子:安塞美頭像放置於大廳進門處的左側柱子上,天花板也繪有大師身影。維多利亞廳始建於1891年,1894年落成,當時OSR尚未創立,音樂廳內部裝潢混搭了巴洛克與洛可可風,所有飾板皆以包金的花草點綴,盡是一派金碧輝煌,天花板彩繪則為天堂景象。

    1984年,維多利亞廳發生大火,內部有70%損毀,包括管風琴、前方舞台、一樓座位席與天花板都遭到波及,重建時曾經為了是否改變裝飾風格而引起極大爭議,最後決定則是:座位席保留原本設計,管風琴重建,天花板的彩繪不再採用天堂主題,而以音樂主題取代。上頭繪製了各種樂器演奏者和管風琴,其中最顯眼、最突出的形象就是安塞美。放眼全世界各地的演奏廳,大概再也找不到類似設計,安塞美所受到的尊崇可見一斑。

    另一個例子是用大師之名為街道命名。日內瓦街道常常以歷史名人為名,指揮大師安塞美也享有此一殊榮:阿爾沃河(L'Arve)位於市區,河邊那條街就叫安塞美街(Quai Ernest Ansermet);與安塞美關係密切的沃韋、洛桑與蒙特勒等地,同樣也有安塞美街。安塞美的日內瓦故居──11 Rue François-Bellot──尚未規劃為紀念館,目前是一般住家,僅在一樓大門處設立紀念牌,以待日後更進一步的呈現。

    安塞美長眠之地是日內瓦市區的普蘭帕雷公墓(Cimetière de Plainpalais),第二任妻子Juliette Ansermet(1909─1993)後來與他合葬。另外,瑞士作曲家馬丁(Frank Martin,1890─1974)也安息於此;兩位音樂大師能在另一世界相伴,亦不寂寞了。〔……下略〕

     
     
     

    Copyright ©2004 世界文物出版社 . All Rights Reserved•Designed by 英特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