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05年前後梁啟超等文人積極提倡的「樂歌課」,經過1919年的五四運動,詩界的白話文革命,到三○年代黃自的《春思曲》,趙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他》,六○、七○年代黃友棣、林聲翕、黃永熙等人的豐富歌樂創作,到2005年這本歌曲集的出現,中文藝術歌曲已經足足走了一百年。 取材自古典詩詞的當代中文歌曲,雖展現出不同風貌的美感,但對年輕人而言,卻因文體的隔閡而造成無法深入涵泳領會的遺憾。「聲樂家協會」有感於此,特邀詩人余光中、洛夫、席慕蓉、蔣勳提供詩作,由馬水龍等四位作曲家為這些珠玉琳琅的作品譜寫了十七首新曲,均收錄於本曲集。 ★ 本曲集為聲樂家協會【2009 台北中文歌曲大賽】指定曲選項。
【企 畫】中華民國聲樂家協會 【贊 助】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主 編】申學庸 【策 畫】席慕德 【樂譜編輯】康美鳳•何康婷 【樂譜校對】蔡世豪•李葭儀•王秀瑜•陳韻如•潘心心 ------------------------------------------------------------------------------------------------------------------------------------------------- 你的歌我來唱 「中華民國聲樂家協會」創會的重要宗旨之一,就是推廣國人的歌樂作品。「你的歌我來唱」是專為朝這個目標努力而規劃的主題。聲樂家協會為作曲家與聲樂家牽紅線、結樂緣,純粹是為激勵歌樂創作、淬煉歌唱技巧、創新音樂會節目、豐富國人精神生活所苦心策畫的活動。我們在經費短絀、人力單薄的窘境中,仍然堅苦持志,樂此不疲。原因無他,只為了具體展現我們不向現實困境低頭,而致力追求人生真善美境界的那一份彌足珍貴的文化情懷。 1985年,由財團法人新象文教基金會所策畫主辦的一場國人聲樂曲新作發表會,邀集了本會前理事長劉塞雲,以及詩人、作曲家各八、九位,先後舉辦多次座談會,各就不同的專業領域,提出不同的看法。聲樂家、詩人、作曲家三者如此密集的互動與溝通,在當時,還是台灣近代音樂史上的創舉。 劉塞雲擔任聲樂家協會理事長之初,便基於對中文歌曲的關懷,舉辦相關活動。而後席慕德接任理事長,仍秉持這一宗旨,繼續推動。其後,創作歌曲音樂會,由學庸接手策畫。細數「你的歌我來唱」系列活動: 系列之一:作曲家、聲樂家面對面(1992年) 邀請十位作曲家暢談創作理念,並由聲樂家現場演唱歌曲,藉著音樂共振共鳴。 系列之二:台灣當代作曲家歌樂聯展(1997年) 集合三十二位作曲家的歌樂作品一百首,由十八位聲樂家及多位演奏家於台北國家演奏廳連續演出四場,盛況空前。 系列之三:音樂著作權座談會(1999年) 宣導推廣「智慧財產權」觀念。 系列之四:創作歌曲發表會(2000年) 邀請四位新秀作曲家創作新曲,為歌樂世界注入新血。 系列之五:詩人、作曲家、聲樂家面對面(2003年) 此時聲樂家協會「催生當代中國歌樂作品」的創會理念越趨成熟。這次活動因有當代詩人的加入,將我國中文歌曲的創作推向一個新的合作境界。這種合作模式在歐洲的樂壇由來已久,多少的佳作,在詩人、作曲家與聲樂家再三演練、修改後公諸於世,而展現出珠玉紛陳,美不勝收的盛況。在我國歌樂創作初期亦有著如此的人文風尚,令人為之緬懷嚮往。 在新著作權法出爐之際,許多作曲家為了避免碰觸相關法律問題,而選擇以古典詩詞為創作題材。這類作品,在作曲家的靈心巧筆所賦予的動人樂章中,雖然展現出不同風貌的美感,對於新一代的年輕人,卻因為文字的隔閡,造成無法深入涵泳領會的遺憾。聲樂家協會有感於此,在2003年的活動中,特將主題定為「我們的詩人,我們的歌」。很榮幸邀請了余光中等四位學養深厚的詩人提供其詩作,由馬水龍等四位作曲家為這些珠玉琳琅的作品譜寫新曲。全部新曲於2003年初完成。 在排練時,由詩人親自詮釋詞作中所含蘊的情境,引領演唱者深入詞心;由作曲家親自解說樂句與創作理念,並提出他們的要求與期望。排練中,我們看到了詩人的熱情、作曲家的執著,以及聲樂家的用心。同年八月廿二日於台北國家演奏廳舉行首演,果然獲得歌樂愛好者的熱烈共鳴。 歌樂作品在音樂會中的呈現是短暫的,如何讓這些作品能廣為流傳,讓所有中文藝術歌曲的愛好者分享,才是聲樂家協會的美麗願景。現將這些成果集成樂譜發行,則能使「我們的詩人,我們的歌」為歌樂世界帶來更多精緻的傳世之作。 申學庸 2005年3月 ------------------------------------------------------------------------------------------------------------------------------------------------- 我們的詩人,我們的歌 詩中有樂,樂中有詩。當詩被譜成歌時它有了自己的生命,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不再只看到詩,或是只聽到音樂;我們聽到的是一首歌,詩與音樂在「歌」中相互輝映。好詩會一再被譜成歌,而歌的傳唱使詩流傳更廣。 藝術歌曲的發展和時代的文化背景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詩人輩出的年代,歌也多,因為歌的靈感來自詩。中文藝術歌曲從1905年前後梁啟超等文人積極提倡的「樂歌課」,經過1919年的五四運動、詩界的白話文革命,到三○年代黃自的《春思曲》、趙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他》,六○、七○年代黃友棣、林聲翕、黃永熙等人的豐富歌樂創作,到今天2005年我們這本歌曲集的出現,中文藝術歌曲已經足足走了一百年。 這是一本完全以當代詩作譜曲的歌集(由聲樂家協會委託創作,2003年8月22日首演於台北國家演奏廳),其中有很多詩都是大家熟悉的,因此我們更好奇作曲家如何詮釋它們。同一首詩,因為作曲家的感受不一樣而會以不同的面貌出現。在這本歌曲集中,余光中先生那原本已充滿音樂性與節奏感的《踢踢踏》,因為陳茂萱和馬水龍兩位作曲家的不同處理,而產生各異其趣的效果。蔣勳先生的詩《水中花》同樣讓馬水龍和張炫文有不同的感受。至於席慕蓉那首名詩《一棵開花的樹》也曾被多次譜曲,有人著重於那句「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有人認為「陽光下慎重地開滿了花」才應是這首詩變成歌時的基調,有人則因為那「落滿一地的花瓣」和「凋零的心」等意象而感動。錢南章先生在譜曲時又做了什麼樣的詮釋呢?我想這些都將留待那最後的詮釋者──歌者──去仔細思考、體驗,因為歌者才是那負有重任,讓詩人與作曲家的心血結晶在舞台上散發光芒的人;例如洛夫先生那首《禪味》,馬水龍先生就指定要男中音唱,或許他認為這首歌由男中音唱來才真能禪味十足吧! 這本歌曲集的出版要感謝的人真是太多了。聲樂家協會有幸獲得當代知名詩人余光中、洛夫、席慕蓉、蔣勳,作曲家馬水龍、陳茂萱、張炫文、錢南章各位教授的支持。他們慷慨提供詩作,在百忙中譜曲,共襄盛舉之情讓我們感動。在此謹代表聲樂家協會向各位致上最誠摯的謝意。更要感謝的是申學庸教授和她的執行製作何康婷、康美鳳兩位老師,沒有她們的努力和付出就沒有這本歌曲集。最後,我們也要感謝贊助委託創作的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以及出版發行此歌曲集的世界文物出版社。 聲樂家協會多年來一直努力於推廣中文藝術歌曲的創作與演唱,《你的歌我來唱》歌曲集第一、二冊的出版就是我們努力的具體成果。希望大家喜愛,也多多演唱。 中華民國聲樂家協會理事長 席慕德 謹識 2005年3月